至于“裸眼3D技術光光起步”,那更是滑稽。裸眼3D圖片早就有之,別說國際,就連數碼美就在上個世紀已經涉足。裸眼3D視頻技術說是研發階段,可能還令人信服,不過從技術上來說,還是沿用裸眼3D圖像的那一套,所以從根本上說,并不是什么創新。
讓我們看看目前裸眼3D顯示的幾中“技術”吧--
從“技術”上來看,裸眼式3D可分為光屏障式 (Barrier)、柱狀透鏡(Lenticular Lens)技術和指向光源(Directional Backlight)三種。下面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些“技術”到底是什么一種技術。
光屏障式(Barrier)
光屏障式3D技術又被稱作視差屏障或視差障柵技術,它是通過開關、控制液晶屏、3D膜、高分子液晶層,來“制造”出一系列均勻的、呈90°直角的垂直條紋。
這些條紋寬幾十微米,通過它們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細條柵模式,專家們故型玄虛取其名曰“視差障壁”。而該“技術”就是利用安置在背光模塊及LCD面板間的視差障壁,在立體顯示模式下,該由左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,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右眼,而該由右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,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左眼,人們用兩只裸眼觀看畫面時,左眼僅看到*畫面,右眼看到*畫面,合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立體視頻或立體影像了。
看到這里,不用我再多說了吧,這不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出現在地球上的“狹縫光柵”嗎?這“幾十微米寬的垂直條縫”不是平常所說的“柵距”嗎?
正是!
既然是狹縫光柵,用左右兩幅畫面或視頻制作3D影像或視頻,令人頭暈眼花(特別是畫面越大時)當然不足為奇了。
既然是狹縫光柵,那么我們用現有的“狹縫光柵”當然就能輕松制作出裸眼3D顯示器、裸眼3D電視、祼眼3D廣告機……透露一下,如果您有一定3D合成知識和經驗,那么對于“狹縫光柵”的具體“柵距”不必太較真,理論上只要不過分粗(太粗畫面也就粗糙了),所有“狹縫光柵”都能作為液晶顯示設備的3D屏幕。再透露一下,只有要一張可打印的透明膜如可打印膠片,擁有一臺打印機(當然需要電腦啦,這不是廢話嗎?),就可以自已快速制作“狹縫光柵”,要多少微米“柵距”就多少微米“柵距”,隨心所欲!如果您不會制作,歡迎聯系我們。
另外,由于是“狹縫光柵”,在3D模式下,3D畫面的亮度當然會明顯下降! |